联系我们
未来10年,房产和存款谁能笑到最后?内行人分析让我“茅塞顿开”
作者: 2020-07-21 10:43:59 浏览:9599
[打印]

无论是统计部门给出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近40平米数据,还是央行调查报告提到的城镇家庭户均1.5套住房,都说明我们的住房在经历这么多年发展后,总量已经不那么缺了。然而,直到今天,房子仍旧是大家热议的一个话题,一方面源于房子是很多家庭的最大资产,房价的点滴变动都能影响到财富的变化,另一方面,过去一直证明,房子不仅具有居住属性,还有保值增值的功能,成为抗通胀的载体。

过去虽是如此,未来还会这样吗?一个明显的事实是,国家在2019年中已经宣布不再依赖房地产发展经济后,虽然个别城市还有一些热点,但整体上都趋于平稳,即使一些城市房价还在上涨,其涨幅也比较微弱,很多小区的二手房价还不及两年前。大家都知道,房子占用资金多,其持有成本也高,如果房价平稳,买房子的钱甚至还不如存银行划算。

正当人们对房产的观念开始扭转时,包括一些一直持有看多楼市观点的专家,比如经济学家钟伟就表示,对房价必涨的观念从2018年就彻底扭转了。但时间进入到2020年以后,一场突如其来的“黑天鹅”事件让一些人又燃起了买房的欲望,一方面对现有住房不满意,要换房;另一方面,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,货币供应M2增速时隔3年后又重回两位数增长,2020年上半年M2增速达到11.1%,不少人开始担心,手中的钱要贬值了,需要寻找一个安全可靠的保值工具,房子无疑再次进入到人们的视野。

不过,就在一些人面临两难选择时,央行给大家吃了一颗“定心丸”,在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及,做到“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性、一致性和稳定性”,当然,有人会说,政策是好的,但只要货币超发,钱还是会拐弯抹角地流入到房地产,比如像经营贷。对此,央行负责人易纲在“6.18陆家嘴论坛”上的讲话则掷地有声,他表示,疫情金融支持政策是阶段性的,并考虑到“后遗症”问题,做到总量适度,提前考虑政策工具的退出。简而言之,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可持续。

此外,还有另外一个信号,也在预示着“流动性宽裕的顶点正在过去”,第二季度3个月连续没降息了,无论是同业拆借,还是质押式回购,其利率都有所提升,也就是说市场利率开始拐弯向上了。在内行人看来,如果没有特别情况,货币政策将回归正常。眼下如此,但如果把时间拉长到未来10年,存款和房产谁能笑到最后?内行人分析让我“茅塞顿开”。

一句话概括是,存钱肯大概率定跑不过通胀,持有房产“因城而异”,具体是何意呢?一二线大城市以及强三线城市,持有房产大概率跑赢通胀,自然也比存钱划算,而普通三线城市以及四五线城市(除收缩型城市外)的房子,还是会跟随通胀的脚步,比存钱还是要划算些,原因在这两大方面:

第一,人口因素不会拖房价“后腿”,但对区域之间住房需求分化影响较大。截止到2019年末,我国大陆城市总人口约8.48亿,城市化率刚达到60%,按照近几年1%城市化率算,到2030年,城市人口还将增加近2亿,总城市人口超过10亿,这与社科院早前预测的数据一致。也就是说,虽然有老龄化和低生育率因素叠加,但流入城市的人口数量还是比较可观,这是未来10年房地产市场最强有力的需求支撑。

但具体到城市而言,差距就比较大了,因为城市化后半程的人口流动不仅是“农村流入城市”,同时伴随着“小城市人口向大城市流动”、“边缘地区人口向城市群和都市圈流动”、“传统地区人口向新兴产业城市流动”,这样的话,有些城市人口将会持续减少,而有的城市人口将连续增加,将有更多的千万、两千万的大都市集群,人口流出城市的房子空置率增高,房价滞涨或下降,而人口流入城市在需求的持续促进下,房产还会进一步升值。

第二,M2减速,但是一个缓慢过程。从过去M2与GDP的高度一致走势来看,基本上是“GDP增速+物价指数”的增速,按照这个规律,随着经济增速进入L型,当GDP增速趋缓后,货币供应M2的增速也会进一步降低,用经济专家黄奇帆曾举的一个例子说明,未来10年,如果年平均GDP增速为5%和物价指数2%增长的话,那么,M2增速大概就在7%左右,这是什么概念呢?比近3年8%-9%区间低,但绝对速度还是可以,这也房产保值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。

而存钱,眼下一般的理财收益高的可能达到4%,即使如此,还是赶不上M2的速度,有贬值压力,从长期来看,为刺激经济发展,利率还是一个走低趋势,不排除进入负利率时代,因为要带动消费,不能让钱躺在银行睡大觉。

来源:专聊房君

注:本站招标、拟在建信息为企业单位免费自行发布,投标前请严格审查,谨慎交易!
声明: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,如有侵犯他人声誉、版权或著作权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,请来电或来函告之,我们将予以更正。
  • 上周热点